“一刀窮、一刀富”“一刀披麻布、一刀換別墅”,“賭石”的危害不言而喻。但當“賭石”上了“網”,你還能認清它的本質嗎?
近日,有網友發文,曝光了自己及多位受害者在淘寶直播間參與“賭石”后上當受騙的經歷,揭露了“賭石”直播間的慣用套路,并指出被騙后投訴無果的情形。這些參與者,少則被騙4千元,多則高達3萬元。
“‘賭石’或許是看運氣,但是直播間‘賭石’就是一場徹底的騙局。”回憶起自己在淘寶直播間“賭石”的經歷,受害者李立(化名)說。
【直播間的連環“套路”讓消費者難辨真假】
在淘寶,找到一間“賭石”直播間并不難。
用戶打開淘寶直播,搜索“翡翠”,那些幾萬人觀看且商品價格單一的直播間,通常就是“賭石”直播間。點進去后,可以看到屏幕里有塊黑乎乎的石頭,以及一張寫著字的卡片,不露臉的主播在隔著屏幕吆喝。
如此簡陋的直播間,為何能吸引人在里面消費掉幾千甚至十幾萬元?事實上,大部分用戶最初只是想看看熱鬧,并沒有消費的意愿。但當主播切開石頭后就會發現,這石頭居然是塊品質上乘的翡翠,動輒價值800多萬。這段與800萬擦肩而過的經歷,顯然更容易讓用戶心動。
“還有很多直播的‘套路’,讓人難以分辨真假。”李立說,當新粉進入直播間,主播會給其一種優惠的感覺。別人參與“賭石”需要5萬元,新粉只要1萬。為了讓新粉放心消費,主播會玩一個猜數字的游戲,猜中就能打“骨折”,6666元“上車”。用戶一旦輸入數字,很可能就會猜中。
“其實整個直播間就是一個局。”李立說,當用戶搖擺不定之際,主播就會推出一項“新人看夠半小時,只需100塊錢就能上車參與”的優惠。用戶參與后當然不會中,但主播會安排前后的原石都能開出翡翠,給人一種割裂感和嫉妒感,加之直播間其他粉絲慫恿,用戶很容易迷失心智,不停地進行一輪又一輪的“賭石”。
在下單的過程中,客服會誘導消費者,讓其確認一些代加工的工序。只要確認了代加工,就會被認定為石頭“定做”,后期消費者發現不是翡翠也難退貨退款。同時,主播還會設定“5人上車,開出翡翠平分”等規則,這也加大了消費者的后期維權難度。
有受害者曾把錄下的直播間視頻發給專業鑒寶師鑒定,但得到的回復卻是:“都是演的”。鑒定師表示,直播間切的是“東陵玉”,成分主要是石英石;而翡翠的主要成分是鈉鉻輝石,兩者除了顏色上相近之外,沒有任何可比之處。但當消費者后知后覺自己受騙時,往往已經投入了遠超預期之外的金錢。
【套路消費者屢禁不止,平臺漏洞不容忽視】
“賭石”作為一種傳統且獨特的玉石交易方式,在珠寶行業長期存在。但是,行業普遍認為“神仙難斷寸玉”,這也意味著“賭石”存在風險。
近年來,各地對玉石網絡銷售的管理力度正在不斷加強,多地市相繼出臺珠寶玉石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相關規定,對網絡玉石銷售和玉石市場進行監管;電商平臺也對玉石銷售的規范有著清晰的認知,如淘寶平臺制定了淘寶直播的原石行業管理規范,明確列舉了違規情況以及爭議處理規范,還制定了《淘寶直播珠寶飾品行業管理規范》和《淘寶直播珠寶玉石描述規范實施細則》。
但在黑貓投訴平臺中,與“賭石”直播相關的投訴大多會提及“平臺監督存在漏洞”——電商平臺未審核商家銷售資質、未對商家違規經營情況進行監督、消費者申請客服介入后未得到反饋等。
與此同時,針對淘寶直播的假冒、劣質翡翠的報道層出不窮。此前,有媒體爆料,一位網友在淘寶購買5件翡翠飾品,直播時承諾是天然A貨翡翠,收到貨后拿到上海玉石鑒定中心鑒定,結果顯示實物為經過浸泡染色處理的B+C貨翡翠;有網友在淘寶電商某原石直播間購買了11筆原石訂單后,在其他淘寶直播間發現同批水軍。
有業內人士認為,電商平臺對于“賭石”直播的治理是有缺失的。違規“賭石”直播屢禁不絕,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相關直播平臺沒有做到守土盡責,在直播中監管缺位,給了商家違規營銷機會。
“即便在過去,‘賭石’也是一件見不得光的生意,但現在‘賭石’居然開進了淘寶等直播間。”李立說,電商平臺明知是騙局,竟聽之任之,讓消費者感到心寒。